读《匠人精神》有感
发布时间:
2017-05-16 00:01
来源:
电力所
读《匠人精神》有感
秋山利辉先生的《匠人精神》集中浓缩了其本人四十余年的人生精华。其不忘初心,坚持为行业、为国家输送一流匠人的意志力和民族情怀正是当下国人所缺失的,理应继承发扬。匠人通常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其专注、严谨、敬业精神即为匠人精神。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结构一去不复返,我们虽不能成为匠人,但匠人精神值得学习。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显得尤为珍贵。
传统观念中,尽管那些挥汗如雨的工匠们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器物,但相比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他们的地位无疑是卑微的,要么“华而不实”,要么“粗制滥造”,甚至被称作“奇技淫巧”。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逐步替代了手工劳作,传统工匠备受冷落,一度被认为会被时代所淘汰,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物欲横流,沧海万千,人们渐渐怀念起那个已经丢失太久的匠人情怀。
《增广贤文》言:“良田百倾,不如薄艺在身”,传统国人心中或许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或许再多的财富终归会有失去的一天,只有学成一门手艺方可衣食无忧。人们愿意学手艺,用手艺,鲁班的木工机械、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正是由于这种朴素的意识才横空出世。然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做官才是正道,匠人不能出人头地,只有“精英教育”才是“成功教育”,种种世俗的偏见阻碍着匠人精神的延续。
作为一名匠人,不论何种形式的执着和热爱,其背后必是一番苦痛煎熬。不疯魔,不成活,不忘初心,不因捷径少而不向善,这大概就是匠人精神。它超越了狭义上的专业技术,更多的意义在于怎样尊重这项工作,怎样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专注且专心。
当前,我国致力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只有依靠技术过硬的工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匠人精神同时也意味着诚信、担当、创新和坚持,匠人精神和企业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或许匠人精神应该是一种人生原则,像是当初做学问,“守得云开见月明”,像是解牛的庖丁,“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像是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