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执行力》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16-12-28 00:01
来源:
公司办公室
《赢在执行力》读后感
2016年,集团公司开展了《赢在执行力》的读书活动,我在工作之余也阅读学习了作者马银春的这本著作。书中提出行动、习惯、心态是提高职业人素质的三要素,作者将这三要素细化为四个行动、八个习惯、九种心态,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解释了何为“执行力”以及“如何执行”。这是一部凝聚团队力量、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职场培训书。以下是我对书中提到的执行力三要素的理解与总结:
一、四个行动:服从、执行、落实、到位
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时期,也无论是哪个国家,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企业和军队一样,也同样是一个有组织的团队,只有具备服从品质的人才会在接受任务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即便是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也绝不找借口推脱责任。
执行就是立马行动做事,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和目标,都要靠行动来实现。不去做,永远不能发现问题。不仅要去做,且要先行,先行才能先到。每件事都比别人早一步,就会比别人更迅速地掌握动态和走向。另外就是不能拖沓,不要因惰性而累积工作,做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就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没有落实,一切等于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如果落实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无法完成。如何落实?即为:重流程、抓细节、看过程、追结果、思前后、贵坚持。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做到位,就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恰当地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具体的、可衡量的、现实的利益。
二、八个习惯:认真、合作、思考、计划、学习、积累、效率、创新
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几个词语,但是如果逐字逐句去剖析,每个人自问又能做到几点?习惯是指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又指一种习惯性的态度、行为或思维的某种倾向。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它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勤奋如此,懒惰亦如此。习惯是一种力量,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是建设职业化队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成功的一块重要基石。
三、九种心态:热爱、事业心、责任心、专注、细心、诚信、坚持、自信、忍耐
心态掌握着职业人的行动和思想,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积极的心态是职业人士最为优化的情绪态度,也是决定职业人士走向成功与幸福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待工作能有一个正确良好的心态,这不但对促进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是十分重要的,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
说起来执行力也不是什么新理念,就是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是企业所有员工应具备的认真的工作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有一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让人担心的还有我们在层级递减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和走样问题,一方面是对执行力的偏差不以为然,另一方面思想观念上不追求完美,监督过程不力,碍于人情关系,大家“和睦”相处,有标准,有要求,也被“说得过去”抹平了,这是阻碍我们各项工作获得成功的一个致命的障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弱点。
执行犹如打仗,给你充足的兵力攻占某高地,没枪没子弹只能失败。执行犹如拳击,五指不握紧如何发力击倒对方。我们每个员工都要成为企业执行力的助力,而不是去当企业执行力的阻力。以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昨天的习惯就是今天的成就,明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