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国殇奠英灵 圆梦中华扬大义——通信信息党支部国殇墓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
2017-01-23 00:01
来源:
边陲国殇奠英灵 圆梦中华扬大义——通信信息党支部国殇墓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极边第一城”__腾冲,这是一个隶属云南的边陲城市,这里不仅仅是著名的侨乡,翡翠集散地,同时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据特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腾冲的站场惨烈的,滇西抗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的。腾冲作为当时滇西最早攻克和光复的县城,是中国正面战场首次彻底消灭日军的光辉范例。1945年,腾冲人民开始筹建国殇墓园,以缅怀逝去的英魂。2013年滇西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以记载那段悲壮的历史。现今,这里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12月3日,通信信息党支部组织的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到了云南腾冲,党员们参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入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密密地刻着九千烈士的姓名,正是这些勇士们,当年在站场上浴血奋战,光复腾冲,伫足在名录墙前,党员们发自心底地感谢这些民族的英雄。墓园的空地,遍植松柏,林下绿草如茵,冬日的暖阳洒下,一派平和、清幽的景象。沿着青石铺就的甬道前行,感受着英雄们赤诚之心,民族大义。墓园的主体建筑“忠烈祠”坐落在园区中轴线之上,采用古代祠庙的建筑风格,显得庄严肃穆。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两侧的厢房现辟为展厅,陈列着反映当时战况的照片。珍贵的照片及实物,丰富的墓园文化内涵,加强了墓园启迪教育的功能。
忠烈祠的背后是一个不高的山坡,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的骨灰罐,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军衔、籍贯。而在山头,则是一座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凿砌筑的、高度31米的玄色方身锥顶高塔,像一把出鞘的长剑直插云天。塔身正面是20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题写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下方李根源书写的“民族英雄”4个大字巍然屹立。
没有过多的言语,党员们怀着敬畏的心情,一步一步,沿着墓冢,拾级而上,来到高高的纪念塔前。鞠躬,献上一株白菊,默诵屈子的爱国诗篇《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在英灵墓碑面前,注定要经历一番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墓园东侧,与之毗邻的,即为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展出内容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_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出文物12000多件,图片1500多张,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最权威、文物最多的纪念馆。
纪念馆与国殇墓园融为一体,有着鲜明的主题,强大的震撼力。丰富的馆藏,精实的内容,让支部党员们感慨连连。参观完各个展厅,党员们表示,此行确实收获不小,深刻地、详细地了解这段曾经并不熟悉的历史。有人分享说,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那么的简陋,和日本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真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民族的骄傲!
滇西抗战,是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民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此次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给全体党员上了生动、深刻的一课。历史是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它不仅时刻提醒着我们过去的奋斗岁月,也照亮了我们的现实,我们的未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此次实地参观,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民族英雄们,带领中国人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英雄顽强、不屈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