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激发中铁通号奋进新征程的活力
发布时间:
2018-04-23 00:01
来源:
文化创新,激发中铁通号奋进新征程的活力
35年砥砺奋进,35年步履铿锵。中铁通号,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家园•校园”文化体系理念推向深入。回望过去35年走过的路,中铁通号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把工会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努力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工会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发展,扎实开展维权服务工作,汇聚起了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力量。
回首往昔,中铁通号也曾经历过波澜壮阔的起伏。“十二五”初,特别是高铁”7.23”事故之后,铁路基建趋缓,企业的优势通信信号改造项目骤然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发展迅猛,但竞争异常激烈。促使企业主营业务必须向地铁方向拓展。“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中铁通号全年新签合同额和完成产值,折合设计任务不足1亿元,人均设计产值不足50万元;职工收入同业居下,人心浮动,特别是地铁设计人员思想波动,流失极为严重,几近将企业推向绝境。
怎么办?企业必须发展,人才一定要留住。通号院党委认真研判形势,确立发展目标,实行多措并举。并从文化入手,制定了《“家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这不仅对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工会“建家”提供了发展良机。
经企业工会研究,认为要主动作为,系统深化建家活动,为企业发展留住人才作出贡献。任务明确,这时的中铁通号工会立即起草《“暖心工程”实施办法(草案)》,提交企业党委和行政并得到大力支持。经过职工广泛讨论和部门审核,修订、过会,党政工团联合发文,《“暖心工程”实施办法》应运而生, 2013年1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
简单的说,中铁通号的“暖心工程”涵盖了“生、成、困、老、亡”五个方面。针对职工的生日、结婚、子女考入大学、病困、退休慰问、过世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应的温暖活动,截止2016年底,企业支付暖心工程款12万元,320人次受益,慰问一线6次、走访慰问劳模等1220人次。可以讲中铁通号把工会工作做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
可喜的是“暖心工程”实施以来,企业形成了工会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层把口、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做到制度规范、过程严谨、流转顺畅,对全院职工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温情覆盖,使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职工们经常竖起大拇指:“咱暖心工程办了大好事!”、“咱院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此外,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最大资源,也是第一生产力。“暖心工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彰显“家园•校园”文化,使职工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近年来,中铁通号不仅刹住人才流失势头,而且出现难得的回流现象;特别是地铁人员,不仅人才回流,而且带回潜在项目。人才队伍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暖心工程”从点滴入手,从细微做起,创建“幸福之家”,接地气暖人心,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动能不断释放,为企业增添了发展活力。与此同时,企业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企业新签合同额首次冲突2亿关、完成2.4亿元,营业额和企业利润分别达到1.91亿元和1050万元;2015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和企业利润,分别达到2.1亿元、2.08亿元和1919万元,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16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和企业利润分别达到2.60亿元、2.62亿元和25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4%、26%和33%,企业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同时,职工收入也连续三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同年,中铁通号工会还被中国中铁工会授予2016年度“特色品牌工程”、“模范职工小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35载,弹指一挥间,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丰厚,也只是中铁通号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剪影。中铁通号工会组织和她所依附的中铁通信信息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一起,从蹒跚学步的少儿成长为大好年华的壮汉。面对企业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铁通号文化创新将永远在路上。